经筵讲读:经筵讲官与帝王互动中的经典传承——以《五经》《四书》为中心的考察Jingyan: Classical Inheritance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Jingyan Lectures and Emperors ——An Investigation Centering on the Five Classics and the Four Books
孙杰;
摘要(Abstract):
经筵为经筵讲官向帝王传授以《五经》《四书》为中心的儒家经典提供了合法性的制度平台。作为经筵讲读活动中扮演传道者角色的讲官,寄希望通过教化帝王、涵养君德来造就尧舜圣王之君。经筵讲官将经典文本从书面语变成口头语的讲学活动中,形成了自为阶段的口头讲义和自觉阶段的文本讲义。经筵讲学中通过经典诠释所形成的讲义体文本,凭借经筵讲官的学术名望及弟子们间的学术传承,并借助帝王的政治声望及舆论影响,成为引领学术风向、推动经学传承的政治力量。经筵讲官以《大学》来推衍帝王之学的过程,就是要在学理层面达成"以政为教"与"以教为政"的互融共生,从而实现内圣所以外王的理想追求与外王必以内圣的现实境遇之间的统一,进而在学术、思想、政治之间的互动中诠释和重塑学为圣王的新范式,以《五经》《四书》为中心的儒家经典传承就伴随在其中。
关键词(KeyWords): 经筵;帝学;致君尧舜;经筵讲义;学为圣王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BOA200047)
作者(Author): 孙杰;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程颐.论经筵第三劄子[M].二程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
- [2]陈东.程颐与经筵[M].国学论衡第五辑.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
- [3]陈瓘.上徽宗乞读资质通鉴[M].宋朝诸臣奏议:卷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 [4]吴国武.经术与性理——北宋儒学转型考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
- [5]朱彝尊.经义考新校:卷297[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 [6]薛瑄.薛文清公集[A].明经世文编:卷32.北京:中华书局,1962.
- [7]程颐.论经筵第二劄子[M].二程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
- [8]范祖禹.帝学校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 [9]王琦.朱熹帝学思想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7.
- [10]徐鹿卿.清正存稿:卷4[A].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78册[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 [11]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卷第十三之一[M].朱子全书:第1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
- [12]朱熹.大学章句[M].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
- [13]朱熹.经筵讲义[M].朱子全书:第2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
- [14]陈廷敬,等.日讲《四书》解义[M].北京:中国书店,2016.
- [15]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M].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14.
- [16]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 [17]吕陶.净德集:卷20策问[A].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98册[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 [18] 张九一.皇明绳武编拟续大学衍义序[M].中国野史集成:续编·第15册.成都:巴蜀书社,2000.
- [19]朱人求.衍义体:经典诠释的新模式——以《大学衍义》为中心[J].哲学动态,2008,(4).
- [20]吕中.宋大事记讲义:卷十五论安石坐讲之制[A].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86册[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 [21]陈旅安雅堂集:卷四.经筵唱和诗序[A].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13册[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 [22]朱熹.朱子五·论治道[M].朱子语类:卷第一百八.武汉:崇文书局,2018.
- (1)陈东在《中国古代经筵概论》一文中认为,历史上专指帝王御前讲席的“经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经筵”是指所有与帝王讲经论史御前讲席有关的制度和礼仪,包括经筵大典,包括日讲,也包括相关的经史讲义的进呈。狭义的“经筵”与“日讲”相对,在明代是指“月讲”,在清代是指春、秋两仲的“经筵大典”(《齐鲁学刊》,2008年第1期)。本文中的“经筵”是指广义层面的经筵,研究范围主要集中于宋、元、明、清时期的经筵。
- (2)元代经筵官职包括:知经筵、经筵官、参赞官、译文官、译史、检讨、书写等;明代经筵官职包括:知经筵事、同知经筵事、经筵官(讲官)、日讲官、侍经筵官、展书官、书写讲章官、执事官等;清代在此基础之上,分设满经筵官和汉经筵官两种类型。
- (3)“讲义”作为宋代流行的经学体例,与宋代盛行的重视经学原典、阐扬经典义理的学术风尚、讲学旨趣有关。宋儒的“讲义”大体上可分成三种类型:一是给皇帝讲经的讲义,通常称“经筵讲义”;二是国子监、州县等各级官学的讲义;三是书院讲义。(参见:朱汉民、洪银香:《宋儒的义理解经与书院讲义》,《中国哲学史》,2014年第4期,第63页。)
- (4)正是鉴于范祖禹首倡以《大学》构建帝学的学术贡献,朱熹在《伊洛渊源录》中将范祖禹纳入道学序列并列入程颐门下,可见朱熹对范祖禹以《大学》来构建帝学的赞许和认同。
文章评论(Commen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