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论技术时代的空间危机Heidegger's Theory of Space Crisis in the Age of Technology
林琳;
摘要(Abstract):
本文深入研究海德格尔对技术时代空间危机的哲学思考,指出其形成原因乃是传统形而上学主客二分的空间观,此在日常空间结构中"日常去远""沉沦在世"的基本结构以及现代技术促逼意义上的"座架"本质;其具体表现为物化空间、全球化同质空间、栖居境域的丧失以及空间生态危机。在大力发展技术的同时,人们应坚持技术与价值的统一、保持人与空间的整体性、保持空间的地方化与多样化,以应对空间危机。
关键词(KeyWords): 海德格尔;技术时代;空间危机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G20-ZX72);; 浙江省教育厅规划课题(Y202043843);;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7BZW057)
作者(Author): 林琳;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海德格尔.世界图像的时代[A].海德格尔选集[M].孙周兴,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 [2]刘少杰.西方空间社会学理论评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 [3]海德格尔.给理查森的信[A].海德格尔选集[M].孙周兴,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 [4]陈嘉映.《存在与时间》读本[M].北京:三联书店,1999.
- [5]赵卫国.海德格尔前后期空间思想的内在联系[J].人文杂志,2005,(1).
- [6]高海青,陈真君.现象学的社会空间:海德格尔、马尔库塞和技术批判[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 [7]海德格尔.技术的追问[A].海德格尔选集[M].孙周兴,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 [8]Stuart Elden .Between Marx and Heidgger:Politics,philosophy and Lefebvire’s The Production of space[M].2004 Editorial Board of Antipode.Published by Blackwell Publishin.
- [9]亨利·列斐伏尔.城邑与都市[A].空间与政治(第二版)[M].李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 [10]海德格尔.诗人何为?[A].海德格尔选集[M].孙周兴,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 [11]朱军.空间转向:马克思与海德格尔之间[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5,(2).
- [12]海德格尔.物[A].海德格尔选集[M].孙周兴,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 [13]冯雷.理解空间——20世纪空间观念的激变[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1).
- [14]史现明.海德格尔空间观念的多重意蕴[J].江汉论坛,2018,(8).
- [15]戴维·哈维.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变迁之缘起的探究[M].阎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 [16]海德格尔.筑·居·思[A].海德格尔选集[M].孙周兴,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 [17]Kimberly Dovey .Home and Homelessness:Introduction[J].Altman,Irwin and Carol M.Werner eds.Home Environments.Human Behavior and Environment:Advances in Theory and Research.Vol 8.New York:Plenum Press,1985.
- [18]邓波,罗丽.诺伯格·舒尔茨的建筑现象学研究述评[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9,(4).
- [19]海德格尔.泰然任之[A].海德格尔选集[M].孙周兴,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 [20]威廉·福格特.生存之路[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 [21]亨利·列斐伏尔.对空间的政治反思[A].空间与政治(第二版)[M].李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 [22]谢纳.空间美学:生存论视阈下空间的审美意蕴[J].社会科学辑刊,2009,(4).
- [23]包亚明.后现代性与地理学的政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 [24]赵奎英.从“存在与时间”到“栖居与空间”——海德格尔后期哲学的空间化转向及其生态美学意义[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文章评论(Commen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