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哲学

  • 论马克思整体性视域下的精神生产

    糜海波;

    马克思整体性视域下的社会生产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辩证统一,二者相互依存。任何的物质生产都不是纯粹的感性活动,而是渗透着思想、知识、精神和智力的理性活动,是加入了精神生产成果的社会劳动。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实践活动,精神生产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源泉,对政治稳定、社会进步、人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展精神生产必须体现时代精神,与现实进程合拍,从拓展全球视野、坚持民族特色、突显现实诉求和追求适度超越等维度进行理论创新。

    2019年09期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孔子学说的实质及其历史合理性

    张晋龙;

    孔子所处的春秋末期恰逢中国社会转型急剧发生,其中农业文明爆发性增长、封建社会日渐式微并呈现出瓦解态、天下纷争恶性演化和世风日下道德迷失等构成了孔子学说得以发生的主体背景。在以上社会生存结构的规定下,孔子学说蕴涵着礼,以血缘纽带整顿超血缘失稳定社会结构;乐,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维系;仁,以德治国的思想支撑这三项基本理论实质,并由此构建了其与中国古代社会生存结构之间的契合关系,从而达成了极大的文化和社会力道,最终以伦理道德维护中华民族的繁衍生存、以压抑种内竞争的方式保障社会结构的稳定、以血缘纽带维系农业文明的发展,呈现了其深在的历史合理性。

    2019年09期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康德的意象说

    李子群;

    康德认为,审美意象是理性理念的感性表象;审美的规范观念不是审美意象;但审美理想是审美意象。康德的意象说其实是一种典型论;是对罗马时代古典主义者贺拉斯的"类型化"主张和十七世纪新古典主义者布瓦洛的"定型化"主张的批评,是在新的背景下对亚里士多德典型论的一种回归;它吸收了休谟的观点,以解决"美的标准"的普遍性问题;它对黑格尔关于"美"的定义及其人道主义倾向产生了影响。康德的意象说在西方美学史上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019年09期 No.238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政治学

  • 试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原则与路径

    张喜英;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应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原则,和而不同、交流互鉴和兼收并蓄、开放包容原则,循序渐进和团结—斗争—团结的原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路径,从构建主体的视角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二是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是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9年09期 No.238 2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人类共同体探索与实践中的自然范式——基于古典时期理论与实践的考察

    赵明晨;

    "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论为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当代观察和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了一个内含伦理、价值的政治理论和课题。对于世界性文本而言,追溯关于人类寻求共同体的理想和实践,具有了政治伦理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古典政治学中的自然范式与作为范式结果的城邦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是一个地区不断地世界化进程的表现。关于人的假设、主体性理论和现实均发生了转移,就是共同体之人从自然的政治的动物转向了人类之一个的个人,主体性则从雅典公民转向了包括更广的外邦人在内的人民,这种人的范式转移对共同体的范式转移和重构产生了一种内在推动力。古典时代为实现人的自足之善的目的,希图通过城邦——公民途径达致,但因世界联系和人性的普遍性,以及个体身份的"无公度"而导致了价值的不可通约性,并由此造成共同体的不完全性和解构。这为后来人类寻求人的共同范式和建构完全型共同体提供了经验和理性基础。

    2019年09期 No.238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通实力”与“一带一路”通道建设研究

    李振福;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指导下,从顶层设计到逐步落地实施,正在有序展开。为此,提出"通实力"理论,认为"通实力"是国家综合利用所掌控的自身与外部的资源和能力,促进国家内部、国家与世界其他国家间以及世界各国家地区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沟通、交互、理解,进而构建形成以"通"为基础机制的大系统范围的共同体。在此基础上,对目前"一带一路"通道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依据"通实力"理论,提出了具体的"一带一路"通道建设策略建议。

    2019年09期 No.238 3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中国语境中的协商概念——商量与审议之间的内在张力

    张君;

    中国语境中的协商概念有两种取向:一种是商量取向,理念上可追溯至传统的"和"文化,实践上源起于政治协商,侧重于汇总收集参与者的意见建议;另一种是审议取向,植根于西方民主理论的发展脉络中,内含着诸多规范性要求,注重提升协商的质量。在商量与审议两种取向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张力。二者相互竞争、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了我国协商实践的发展进程,使得其在保有灵活性的同时兼具了更多的规范性。

    2019年09期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周边国家研究

  • 拉美国家的反腐败国际合作研究

    杨建民;

    作为融入全球化浪潮比较早的发展中地区,拉美国家的国际反腐合作开展较早亦较为深入。虽然当前拉美国家的反腐败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但其在国际上加入各种反腐败公约,同时在国内制定相应的反腐败法律,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腐败,甚至在国内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反腐败高潮。当然,拉美国家国际反腐败合作仍然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挑战,如反腐败规定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反腐败公约的多样性和各国对公民数据隐私的法律保护等造成了反腐败国际合作风险的复杂性,需要各国协调立场,统一对腐败问题的认识,聚焦规则和制度的转型,使反腐败规定标准化,加强司法协助,促进国际反腐败合作的深入发展。

    2019年09期 No.238 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墨西哥的腐败问题与反腐败斗争

    范蕾;

    腐败与反腐败是墨西哥当代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恒久命题。墨西哥政府在反腐败的制度和法律建设方面付出很多努力,取得不少进展,特别是2017年启动的国家反腐败体系。但是,从国际通用的腐败评测指标来看,墨西哥的腐败问题依然非常严重,官商勾连、有组织犯罪的渗透,使得腐败更加难以遏制。行政/官僚腐败泛滥,政治腐败严重危害墨西哥的政治民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墨西哥腐败问题的长期存在,可以从历史传统、制度缺陷、腐败的动态特征、合法性文化等角度来解释。

    2019年09期 6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智利的腐败容忍度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李菡;

    近二十年以来,腐败仍是拉美地区的顽疾,而智利的清廉程度一直居于拉美国家前列,这与它保持较低的腐败容忍度密切相关。相较于拉美其他国家,智利公众对腐败容忍度较低的主要因素是强大的公共问责机制和高度参与的社会反腐机制。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智利的议会制度化水平、司法独立性、政党体制制度化水平均高于拉美其他国家,能有效制约和监督政治家个人及政治机构的权力,遏制腐败并约束徇私行为。二是社会公众参与反腐形成对公共权力的外部约束机制,非政府组织形成强大的社会反腐网络,并运用网络媒体揭露和传播腐败行为,形成抵制腐败行为的文化与观念。

    2019年09期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社会学

  • 推进我国城乡养老服务体系融合发展初探

    毕天云;

    随着老年人养老保障需求结构的变化,服务保障在养老保障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越来越重要。我国已进入城乡融合发展新时代,城乡养老服务体系融合发展既是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城乡养老服务公平性的客观要求。本文阐述了城乡养老服务体系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保障体系,旨在推进构建满足城乡老年人美好生活需要的融合型养老服务体系。

    2019年09期 8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多元医疗的并存:医疗保健系统中的传统性与现代性

    田孟;

    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历来是现代化的重要议题,这个议题在医疗卫生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人类学家刘小幸博士的专著《彝族医疗保健——一个观察巫术和科学的窗口》,从医学人类学的角度对两个彝族地区的医疗实践和当地医疗体系的实际运作进行了非常丰富而又细致的描述和分析,充分展示了人类社会中医疗体系的多元性以及传统医疗与专业医疗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为医学人类学研究及我国当下的医改提供了重要启示。

    2019年09期 No.238 8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失落与再造:城市空间活力的建构

    崔烁;

    活力既是城市空间的核心内蕴,也是建构城市空间的重要途径。城市空间活力蕴含着城市空间的人本性、社会生活的包容性及城市发展的多样性。本文试图分析人与城市空间活力的关系,从客观角度深入剖析当前城市空间活力失落的原因,得出将城市空间中人们的互动活动融入空间活力,需要营造舒适活力的城市空间环境。当代城市空间建构面临着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挑战,只有弥补城市空间发展的失落,在人与城市空间中进行深层次的互动交流,再造有活力的城市空间,才能更好地推进我国城市化与现代化的进程。

    2019年09期 No.238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经济学

  •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技术创新政策转型研究

    曾宪奎;

    当前阶段,我国技术创新政策是在经济发展落后、技术基础薄弱的基础上制定的,具有较为突出的赶超性特点、扶持性和引导性特征以及非公平竞争性特质。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对技术创新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技术创新必须讲求效率,要紧紧围绕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目标;必须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档次提升,逐步建成包括各层次技术、各领域技术创新的体系;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建设,完善技术创新的政策体系。我国技术创新政策转型应该按照四个方向去推进,即向功能性政策转变,通过公平竞争促进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向科学技术体系深层次领域和长远性目标延伸,以便有效构建具有兼顾功利性和自发性的科技体系;注重在新兴技术和产业方面的调控偏差,将发展重点放在实体经济领域的技术创新;调整技术创新政策的调控方向,由注重技术创新行为向注重核心竞争力提升导向转变。

    2019年09期 10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技术的市场建构:农民返乡与乡村振兴——中国淘宝村的启示

    门豪;

    经过农民、电商平台、基层政府、消费者等多方主体的协同参与,一般化的电子商务技术同地方性的乡村生产网络不断磨合以致互嵌,新技术获得深入的经济动员和广泛的社会承认,最终实现了自身社会化,它表征为新旧技术重组、要素累积以及市场再结构化。农民通过"电商兼业""干中学""弹性生产""即时全时交易"等劳动过程,形塑出了决裂于传统经济形态的淘宝村。互联网商务模式呈现出生产消费一体化及内爆式的经济场景,揭示了技术的市场建构过程中丰富的实践原则。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技术-经济-社会"的复杂互动机制,索引出宏观结构中城乡关系的制度流变,这关涉到未来乡村社会的经济运行及治理转型。

    2019年09期 No.238 104-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 基于RP/SP感知调查的少数民族地区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建设路径研究——以云南为例

    王静;蔡鸿云;李雪松;

    在健康中国、健康+旅游、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健康与旅游的话题受到学者关注,但较少从游客感知的角度关注健康旅游偏好与目的地的建设路径问题。本文以云南为例,从少数民族地区游客感知视角,运用RP/SP法,结合线上线下调查,探究游客在大健康旅游选择中的影响因素与目的地建设的路径。研究发现:(1)生态环境的好坏是人们选择大健康旅游方式的首要考虑因素;(2)目的地的文明程度和安全性是人们选择大健康旅游目的地的第二考虑要素;(3)旅游基础设施是影响人们在大健康旅游目的地选择和逗留的重要因素;(4)调整身心健康是人们选择大健康旅游的重要动机等等。这些因素与少数民族地区大健康旅游目的地的建设路径密切相关。

    2019年09期 119-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法学

  • 论大数据背景下消费者安宁权的保护

    邹开亮;邰帅;

    消费者安宁权是大数据背景下消费者安宁利益的权利外衣,其外延不断拓展且具有较强的易损性。我国尚无明确规定消费者安宁权的立法安排,相关司法实践呈现向"隐私权"规范逃离的现实困境。强化大数据背景下消费者安宁权的保护,应当加快保护消费者安宁权的立法,推动保护消费者安宁权的法规和行业规范的制定,明确消费者安宁权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模式,建立侵害消费者安宁权的违法责任体系,合理设定消费者安宁权的边界。

    2019年09期 128-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规范或理据:试论期待可能性的中国刑事司法语境

    陈其琨;

    期待可能性的实质是将引发犯罪的客观原因的责任转嫁给无辜的被害人,损害了被害人对犯罪人刑罚报应的合理预期,违反刑法公平原则。因此,期待可能性只能扮演裁量理论的角色,且只能在行为人为自己或近亲属逃离特别重大而现实的人身伤害或生存威胁而实施犯罪的情形中加以运用。

    2019年09期 No.238 130-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教育学

  • 一种实践类型的辨识与考察:马克思理论视域下高校社会实践的异化

    刘洪超;

    实践指向人,关注"人的主体性、需要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本观点。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认知行为的延展,与实践相生的问题不仅仅表现为生产对象与社会关系的异化,还表现为人的行为过程体验的某些变化发展。为考察这种变异,本文以"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为研究对象,分析一项具体的"认识社会"的实践活动,如何在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诱发了内在精神与外在活动之间的畸变。通过分析发现,在功利化思潮和实用主义情境的作用下,个体行为认知环节的简化和逆反拒绝——认知主体的消极性取代了实践主体的积极性,破坏了行为认知的完整性,导致实践的意义流失。而治理这一困境,可以从价值引导、规范管理及评估与调整等方面出发,重塑实践的本真价值。

    2019年09期 142-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人工智能时代大学人才培养研究

    邓凡;

    人工智能正重塑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也给大学人才培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大学的人才培养要持"与众不同"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系统性思维、科技素养、数据素养与人文素养和跨文化敏感性。大学需要建设基于学习环境感知优化的"智慧校园",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提供更多体验式学习的机会,满足学习者终身学习的需要,使学生与众不同,大学才能为人工智能时代培养合格的人才。

    2019年09期 148-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道家哲学的教学智慧

    廖敏;

    道家哲学的教育理想始终围绕着"道"的观念展开,本文以老子为主、与儒家相比较来说明道家的教学智慧。从重视效仿自然的教学出发,到主张为无为、不言之教,确立以圣人的言行作为学习的榜样,尤其强调身心融合对德性的提升,道家教学智慧不仅是对狭义的育人理念的认知丰富,更蕴含着整个古典时代对人"自我"的确立与超越。

    2019年09期 156-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下载本期数据